什木工地創辦人江鳴謙(阿彥老師),為了翻轉大眾對工匠的刻板印象,讓做木工變成一件很帥氣的事,因此創辦了「什木工地」,他把工匠行業中的學問、技藝、職人精神,變成有趣的議題,讓這裡不只是工藝教室,也是工匠與群眾的交流平台。 2022年11月,他在逆風據點國際技能發展協會Skills for U的邀請下,前往全台海拔最高的高校「南投仁愛高農」,帶領園藝科一年級學生用漂流木製作多肉的植栽盆器,看到部落孩子對木工工具一碰就上手,做出渾然天成的藝術作品,那好久不見的原始生命力,讓他深受感動! Skills for U長期關注技職教育,這次與逆風計畫合作,也將業界力量帶入校園,媒合了木工阿彥老師與仁愛高農園藝科,透過一天的實作課程,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,教導十位一年級的學生,從了解木工工具的使用,到做出一個漂流木盆器作品,讓他們不僅學會木工技巧,也在實作中建立自信,體會園藝之美。 令阿彥老師驚訝的是,這群山林裡的孩子有別於城市小孩,即使第一次使用自動化的木工工具,卻好似久違的老友,一點也不陌生,無論是動手打磨、釘槍、組合,一教就上手。「他們就像武俠電影裡出現的『骨骼驚奇』,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,那種天生的體感優越性,沒有被壓抑過,渾然天成的創作細胞,令人印象深刻。」 而且這群部落孩子的創作,每一個都像是藝術品,「這些作品真的很狂,或許沒有老師教過的美學,沒有所謂的對稱與排列,但保留了漂流木的生命力,這是我在城市教課不曾感受到的。」更讓他印象深刻的是,這群孩子非常樂觀,很享受當下,趁老師不在的時候,還會邊做邊唱歌,「那種山林裡的體感、直覺、原創力,我很久沒有感受過了,沒想到會出現在這裡。」 從之前與園藝科主任的討論中,阿彥老師了解到仁愛高農因位處偏鄉,學生多半有單親、低收入、輟學的問題,尤其很多學生會為了家計而中輟,可能工地有缺人,不管是營造搬運、打除鷹架等粗工,他們都會去做,因為對他們來說與其完成學業拿到學歷,不如做可以立刻變現的工作。 「但在我眼裡,逆風少年一點問題都沒有,就算他們課業成績或家境不好,我都視為無物,因為我只看他們的優點,我認為他們很棒,與一般孩子沒有不同。」阿彥老師說,他自己就是倖存者偏差的存在,高中是全校最後一名,被留級讀了四年才畢業,只花四個月就考上世新電影系,但最後被二一,沒有念完。然後27歲才去當木工學徒,曾被嘲笑做工的人不需要學歷,但他苦熬三年出師,不僅成為技師、統包、設計師,2017年還成立「什木工地」,變身為教育與倡議者,企圖翻轉工匠文化。 「人生沒有用不到的履歷,這些都成為我日後的養分。」對阿彥老師來說,就讀世新時開放的思想,對社會的反思,都回饋到他成為工匠後,對職人精神的倡議與傳達。而他如今能有一點成就,不外乎是找到自己的優缺點,像他以前不愛念書,卻是全校風雲人物,喜歡搞社團,代表他多才多藝,有號召力能說服別人。因此他也鼓勵逆風少年要了解自己的優缺點,把優點正向發揮,有一天也能像他一樣打通人生的任督二脈。 文/蔣慧芬